引
适逢五一假期,我们从工作的忙碌中有了几天的闲暇,不妨忘掉工作,忘掉 AI,一期来听听园长治愈的声音,听一期可能改变你人生观的好播客。
3月下旬的时候,枫言枫语的 Justin 来邀请我录制一期播客,但是非常不巧,4月初北京周末超级大风,4月末Justin阳了,今天已经是5月1日了,我们还是没能一起录上播客。
但很巧的是,枫言枫语最近更新的2期,Owen 和园长,刚好是我去年12月在深圳的时候,同一天见到的两位朋友。
Owen 是注意力自由的人,让我看到一个独立开发者也可以试着把世界变成理想中的样子。
园长则是世界上最佛系的 CEO,从 Windows Vista 时代的 Xmind 工具到 AI 时代塔罗牌,在其他公司996内卷时候,园长的公司一直保持着965的节奏。
那时候的我,刚刚成立了公司,还不知道 CEO 这个工作应该怎么做。
我问园长,当 CEO 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园长的回答,出乎意料的简单。
简单到我没能完全理解。
直到最近听了园长的这期播客。
CleanShot 2025-05-01 at 20.08.15@2x
我跟大家说:
这期播客太好了。
还没听完的快去听。
听完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点人生观。
这期播客讲了什么呢?
1. 我的烦恼越来越多,但我不烦恼了。
很多人关注了很多的佛法老师,看起来佛法老师们都没什么烦恼。
为什么讲佛法的老师们看起来没有烦恼呢?
是因为老师没有工作,说不定还没有老公,所以老师没有烦恼。
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说我要想像老师一样没有烦恼,那么我就应该不断的从红尘当中抽身出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算不是一步跳到出家,但是至少可以说先换一份工作,对吧?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减少人际关系等等等等等。
你变得越来越闲,你就会觉得,事情少了,我的烦恼应该会越来越少。
大错特错。
远离这些东西并不是你消除烦恼的方法。
出世,是很多国家的传统文化里都曾有过的文化,这些就是小乘佛教所宣扬的方法。
而大乘佛教,一上来就告诉大家说,只有红尘中才能修行。
要入世,而不是出世。
比如我们做公众号,要看订阅和阅读的数据。
但如果我们只看数字,那么所有的公众号都是不值钱的,所有的小红书都是不值钱的。
我看到的是我的独一无二。
做产品也是这样的。
我要做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不一样的东西就是以 Xmind 的创始人的身份来讲佛法,而不是以一个逐渐退出这个世俗生活的人的身份来讲。
我要告诉大家,我自从学佛以后,我的生意变得越来越火了,人变得越来越忙了,公司变得越来越大了,员工变得越来越多了。
所以最近有很多人问我,他说园长你学佛十多年了,你的烦恼减少了吗?然后我给他的答案是:
我的烦恼越来越多,但我不烦恼了。
这就是真正的大乘佛法,我们叫原地乘佛。
我的烦恼越来越多了,但我并不烦恼了。
2. 内卷的本质,是大家都在做同质化的东西
卷这个词最先出现在老外写的一本书。叫做农业的内卷化。
他要谈的是,当西方社会,如果一块土地上面的人口开始激增,土地不能养活这些人,那么大家想到的就是把这些人赶走。一家生了三个孩子,养不活三个孩子,把第三个赶走。
但是,当他反观中国的这个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孩子赶走。
中国人会怎么办呢?他会在同一块土地上精根细作,产出更多的粮食。
他把这个称为卷。
而我们现在完全理解错了。
我们现在理解的卷,都是我要不要更努力的上班,我要不要通过我的努力获得更多的财富。
不是。
卷是说你们在干同质化的东西,你们认准同一个目标。
如果我们今天聊大模型,就是全国的这种大厂,他们都在瞄准同一个目标做大模型,他们要做一模一样的大模型,这个就叫卷。
没有人真正的比别人做的好。但是每一个人又要在媒体上吹嘘,我比别人做的好。
但只有一个公司,DeepSeek,他要做的事情跟别人不一样。
然后这个公司就火了,先火到美国,再火到中国,火到所有老百姓都说,为什么这个事情出现在杭州什么之类的。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家根本跟你的目标不一样,人家才能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所以也有很多人说,为什么我们 Xmind 的公司不加班,为什么我们把 965 顶在我们网页的顶上?
是不是因为你们老板学佛是吧,是不是因为你们老板极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加班,就不想让别人加班,等等等等等等。
我说其实不是。
我们不加班的根本原因是,当我们在制定企业的目标的时候,我们不想做的跟别人一样。
当你进到一个很卷的公司的时候,也许是大厂,也许是小厂,他们瞄准的是同一个东西,大家都要争夺同一块肉,于是老板更需要你的肉体而不是你的灵魂,更需要你的手而不是你的心。
但是如果你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东西,你说我就是别人都去做这块我就不去做这块,我就要做差异化,我要创建一条新的赛道,我要这个赛道只有我一个 player。
那么这个时候老板就不怎么需要你的手,不怎么需要你勤快,反而需要你勤快地思考,反而需要你跳出来,不要陷进去,不要迷失。
所以,你来公司,你不要搬砖。
凡是遇到搬砖的活,让 AI 搬。
3. 创业要不要拿融资?
真正的好的项目,好的成功的产品和人,你都会发现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赛道。
那么接下来就是这个赛道上到底需不需要资本的参与?
如果这个赛道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那还是要去找投资人。
但是多半的年轻人所要打造的公司并不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
大部分人要打造的产品是 App 和 SaaS,对不对?
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把产品做出来,而不是资本的介入。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说,我说你先想清楚,你拿了钱干什么?
其实我十多年前创业,我也不懂这些。我也会去找投资人。
刚创业的 Xmind 创业的第一年,我也会觉得说,要创业必须要融资。
由于我的幸运的以及不幸的,我找到的投资人都没有投资我。
但是他们给我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他们会问我说,你的护城河在哪?
他们会问我说,拿到了钱,你要拿这些钱干什么?
如果我的答案是研发,那么我们双方都谈不拢。
如果我的答案是砸广告,投资人可能会有点兴趣。
时至今日,如果我的答案是买算力…
所以我劝大家,我说你先把事情想好了。
其实你的那些东西你并不需要钱,你只需要勇敢地把东西做出来,这个时候你会资源受限,资源受限的时候才逼你去想做最重要的事。
不要把精力和时间花在那些花里胡哨的事情上。
只把时间花在那些别人没有,就只有你才有的事情上。
虽然这个事情做得不那么的完美,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消费者心目中有我这个产品的定位。
消费者能说出我是什么,要找什么什么,就找谁谁谁。
只要他们说出这句话,你成功了,你太成功了。
所有的创业,本质上都是一件事:
你要的这个东西,过去没有,因为你,现在才有。
4. 管理的秘诀就是假装我不在
我的领导风格是,疑人不用,用人不宜。
就是我尽可能的让下面的人自己做主。
他们不需要事事都找我。他们假装我不在。他们假装我闭关了。
我跟所有的人说的都是,假如你没有联系到我,你就照你自己想象的去做。
他们有很强的自主性,能最大程度的激发他的创造力。
但是,与此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半,就是如果他不会做,你也不能让他就不停的原地打转啊。
如果那样的话,他做不好事情,他也会没有成就感也会走。
需要一些引导和支持他去做,去带他去做对。
这个时候你会有一点像大学的导师,就是我不止给你一个作业,然后我再去批改你的作业,再去增加你的作业。
但总的来说。我不怎么去公司。一周能有两个半天在公司出现的话就差不多了。如果第三个半天再出现的话,他们会觉得一定发生了什么。
我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咖啡厅。我把我自己当成远程员工。
5. 最理想的人生状态,是一半一半
我觉得现在有很多人工作太辛苦。
但是如果你跟他聊天的时候,他会主动问你想去哪养老。
有很多很卷很辛苦的人,他会想养老的事,就是因为他太辛苦了。
不管说在哪养老,我都会觉得他从现在的状态变到养老的状态,我想象不了。
我说你是突然停下来的吗?
突然停下来会生病。你可千万别突然停下来。
他说那怎么办?我说那只能慢慢地养老。
他说但园长怎么慢慢地养老?
我说我教你个方法。你把现在的状态加上你理想中的养老的状态除以二。
也就是说,你现在,上午工作,下午养老。
或者,8 小时工作,8 小时以外养老。
总之呢,你有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不是 35 岁以前拿命换钱,35 岁以后拿钱换命。
而是从现在开始,我就只努力一半,对,努力一半,养老一半。
并且这种状态不会停,它会一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这是一种心态,这不是时间竞争。比如说 AI 革命到来了,你要做 AI 产品,但是同时你又说我要去环球旅行,因为我的梦想一直是环球旅行,那它是一个时间竞争问题。
今天谈的不是这个问题,今天谈的是你的心态。
如果你觉得太累了,不要那么累,因为你不可能累到人生的最后一天。
你要保持现在一个平和运动状态,这个运动不出汗或者出危害,我们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这才是生命。
6. 冥想和正念的巨大区别
根据南传佛教的说法,禅修有很多很多种方式,打坐、冥想、正念。
正念是释迦牟尼佛最推荐的一种方式。
我们现在会把这些词搞混,比如说打坐,如果有人问说老师我要怎么打坐,那么他的问题,他的想法就会更多的偏向于腿怎么放,背怎么放,眼睛要不要闭上这些问题。
冥想这个词是最近一百年才被人翻译成冥想的。
国外的 meditation 翻译过来的时候,它翻译成冥想。但其实这个是错误的翻译。
当你看国外在讲 meditation 的时候,他们往往是一些很有智慧的书才叫 meditation,笛卡儿的书才叫 meditation。
而我们把meditation翻译成冥想,那个冥那个字是指消灭。冥想是指消灭念头。恰恰就是我说的错误的想法。
我们应该把冥想这个词从字典上删掉。
反而是正念是这几年才开始流行,大家提倡的一个东西。
正念在谈的不是禅修本身。更不可能是打坐本身。
正念在谈的是一种心态。
它要你去以刻意的方式去让你自己明白你自己现在在干什么。
如果你在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个一点一滴的细节当中,你都能正念,那才是真正的正念。
正念那一个小时, 是给你打开一扇门,让你在接下来的 23 个小时当中舒服。
如果你的你的修行是我那一个小时很不舒服,但我接下来的 23 个小时我能我能以平静的心对待原来生活中和工作中的那些事,那就说明你这一个小时的修行是成功的。
但是如果你向我汇报说,老师,我今天这一个小时特别的空灵,特别的空灵,我什么都没有想,我一上座我就特别舒服,一个小时下来了。
但是在接下来的 23 个小时当中,我就觉得那些人都在给我制造烦恼。如果你这样想,那糟糕了。那你是一个失败的禅修。
7. 不,你是有选择的
大乘佛教甚至会认为,我爱生气,这是一个毛病,然后我痛恨自己爱生气,这是另一个毛病。
大乘佛教会认为前面那个毛病类似于感冒,而后面那个毛病类似于癌症。
不应该要去觉得自己有这个情绪是不对的。
我根本不在乎你爱不爱生气。因为你爱生气是一个果。
你爱生气是因为你的基因,是因为你的年龄是因为空气中的湿度。然后我们还可以再检讨一下你的原生家庭。
总之,有那么多的因构成了一个爱生气的果,它一旦构成,我已经不在乎它了。
但是你痛恨自己的性格,痛恨自己的毛病,你觉得在这个时候你不该生气,为什么老是生气,这些东西就是你种的新的因,它会在将来形成你不断的失去自信,不断的失去能量,你对自己越这种看法,你就越容易被别人 PUA,然后你会越来越麻烦,这个东西会导致一系列的东西,所以它是大病。
其实呢,处在这种纠缠烦恼痛苦中的大部分人,他们都会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选择。
比如说你开一家咖啡厅,你会觉得别人怎么卷怎么卷,然后你会觉得我不想这么做,但我不得已这么做。
这才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所以有时候你需要一个佛法老师,或者你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只要他告诉你:
不,你是有选择的。
你就会解开。
他没必要让你念金刚经,他没必要让你家里供一个佛像,他只要给你一丁点的空间,让你能够动一动,你能够想到说:
我要做一个咖啡厅,这个咖啡厅, 咖啡厅有一点点和别人不一样。
接下来他这个事情就转化成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这个点怎么放大。
我们这个时候所有的市场运营,这个公共关系,NBA 所有的东西都管用。
但是如果你要的时候,我就要跟别人做一样的,我要卷过那个连锁咖啡。
那你会发现所有这些东西都不管用。小红书也不管用,市场运营也不管用,对吧?你学到的任何企业经营管理学的方法在你这家咖啡厅上都起不了作用,
无论你是在大公司上班,还是没有上班,还是你在小公司上班,其实人都有无数种选择。
即使你被分配到了一个不怎么样的项目里去。你依然有很多很多的选择,就是如何去做这件事情,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如何做出差异化。
不要看到别人赚钱了,就去 copy 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
要做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东西
结
那时候我问园长,当 CEO 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园长的回答,出乎意料的简单。
他说,少操心。
我当时无法理解,CEO 的事情那么多,还可以选择少操心吗?
我们总以为世界的游戏规则已经定好:更快、更卷、不断追逐数字——直到有一天,遇见一个像园长这样“不一样”的人,他用十几年的实践告诉你:
你可以不一样。 你可以在喧嚣中持有一份安静,在焦虑的洪流里坚持本心。
原来,创业不是必须去烧钱拉融资;
原来,好的公司不是靠盯死 KPI 和加班换来;
原来,人生理想和当下生活可以一半一半地融合,而不是遥遥无期的彼岸。
更重要的是——即使烦恼越来越多,你依然有选择不被烦恼裹挟,选择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上。
五一假期,如果你正感到卷、感到累、感到迷茫或被困住,去听听园长的声音吧。
或许你会发现,人生其实没有唯一解,我们都可以选择发明新的解法。
你,永远有选择。